21世纪,现代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要素是什么?华为用三十余年的实践和事实证明,答案是人才;更准确地讲,是人才的管理和激励机制。
截止到2021年初,华为在全球已经拥有近20万名员工,有近一半都是高水平的研发人员。据任正非透露,华为有700多名顶级应用数学家、120 多名化学家、800多名物理学家和6000多名专门从事基础研究的专家,就连各类专业工程师也有6万多名。华为基本上没有生产操作类的工人和行政服 务人员,这类工作华为已经全部外包出去了。
华为有3万名左右外籍员工,其中大多数是中高端人才,和一些尖端的研发人才。在任正非的亲自倡导下,华为坚持在全球顶级人才的富集地招揽顶级人才,就地建立能力中心,为华为的全球发展服务。如在俄罗斯建立了数学和算法研究所,在美国建立了互联网研究所,在日本建立了材料研究所,在德国建立了工程能力研究所,在意大利建立了微波研究所,在 瑞典的爱立信大本营建立了通信研究所,甚至在法国巴黎建立了美学研究 所,在芬兰收购原诺基亚团队建立了图像研究所。甚至鲜为人知的,华为在以色列、乌克兰、米兰、土耳其等国,围绕着当地的顶级研究机构或人才,也设置了研究所,就地进行能力发育。
这些遍布全球的研究中心,为华为构建领先全球的竞争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在美国政府疯狂地打压华为之际,任正非始终坚持用平和的心态进行沟通,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,很多国人认为这是任正非的高瞻远瞩。
任正非在内部多次研讨中说:“华为怎么能搞民族主义?我们有数万的外籍员工。他们不是中国人,但却是优秀的华为员工。他们可能为中国而战吗?不太可能。华为只能坚定地走全球化道路,为人类的共同理想和愿景而战。”而在国内,除了在深圳设立了研发总部之外,华为更是在北京、上 海、西安、南京、成都、武汉、杭州、苏州建立了八大研究所,在当地网罗人才,以供发展所用。
以下几个事例可以说明任正非和其治下的华为,对高端人才的疯狂追求。
案例一:
华为高管,当年都是被任正非一个个招进华为。这些高管们始终孜孜不倦、兢兢业业为华为的强大而奋斗。华为的管理层分为董事会和监事 会,其中董事会成员有17人,监事会成员有10人,总共有27人。这些高管 除任正非之外,全部毕业于中国的著名高校,平均在华为的任职时间超过 26.5年,他们为华为鞠躬尽瘁。
孙亚芳、徐直军、郭平、胡厚昆、徐文伟、余承东、何庭波等等,任何一个高管拿出来,与世界五百强高管相比都不遑多让。还有一些曾经的高管,如郑宝用、李一男、洪天峰、费敏等等,由于身体健康和其他一些因素,离开了华为的管理岗位。正如任正非所说的那样:“他们就像是现 代的堂吉诃德,团结在华为,在为了人类理想而奋斗。” 也正是这些顶级 人才持续不断的努力,才让华为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化企业。
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。没有顶级的领军人才,何来顶级的队伍?
案例二:
20个世纪90年代末,任正非视察华为的北京研究所,见研究所里人员 不多就去了解原因。北京研究所负责人刘平解释称因为下一步产品还没确定,人多了没事做。任正非很生气对刘平说:“我叫你招你就招。没事做,招进来洗沙子也可以。”后来,刘平就千方百计地招人,连续几年所 里的研究人员成倍增加。此后,北京研究所也成为研究各种通信协议和宽带数据传输的重要基地,成为同数据通信巨头思科竞争过程中最核心的保障。
2000年,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全球市场拓展和业务发展,华为大手一 挥,在顶级高校招聘几千名大学生,为华为在“冬天”之后的业务快速复 苏,打下人才储备的基础。
没有人才的数量,就没有人才的质量。人才的数量,同质量一样重要。
案例三:
2009年1月,著名的加拿大北电公司由于无法偿还它的债务,不得不 向加拿大法院申请了破产,让华为仰视多年的百年科技巨头就此终结。 破产后的北电被巨头分食,爱立信、亚美亚公司(Avaya)、西埃纳公司 (Ciena)、杰恩邦德公司(GenBand )等以不同价格,收购了北电的各业 务部门,抢占了它的市场。而在2011年7月,由苹果、微软、爱立信等组成 的财团以45亿美元收购了北电的6000多项专利。
以任正非为首的华为高管团队,闻讯而动,但不像其他巨头,在北电的“尸体”上,抢业务、抢市场或抢专利。任正非说:“抢这些有什么用。人,才是最重要的。有了顶级的人才,可以去打市场,可以去发明更 新、更好的专利。”因此华为组建专门的业务团队,聘请加拿大顶级猎头公司,去北电总部所在地抢人。
本来因北电破产而惴惴不安,担心失业的很多北电技术专家,欣喜地接到神秘面试电话,经过简单面试和意向确认,就可以无缝地加入了一家叫华为的中国新公司。薪酬基本都比原来在北电还要高,甚至上班地点也不用变,直接在以前北电隔壁的园区上班,而且环境要更好。他们基本 上都拿着比中国主管还要高的薪酬,这让很多西方公司感觉不可思议,毕 竟,北电是因为在市场竞争中落败才破产的。西方理念认为:“当雪崩的时候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。”
但对华为和任正非来说,这不是问题。北电的落败,是领导人的错误,是资本的罪过,非辛勤、敬业的技术人员之过。华为之所以在4G时 代5G时代能够全面领先,当年从北电过来的一批专家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华为无线CTO(首席技术官)兼5G首席科学家童文博士是世界著名无线通信科学家,曾获IEEE协会“2018年杰出行业领袖奖”。他于2009年3月加入华为,他当时的身份是北电全球网络技术实验室主管,也是北电 Fellow(首席技术专家)、IEEE(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) Fellow、加 拿大皇家工程院院士,当时很多巨头给他伸出了橄榄枝。他却独具慧眼, 被华为的研发诚意所打动,为华为乃至中国在5G标准上的突破和绝对领先 做出巨大贡献。
市场和专利都没什么用,只要有人才,市场就能抢,专利就能造。
案例四: 任正非在答记者问时提到,华为在5G上的成就,离不开一位土耳其科 学家的贡献:“5G标准是源于十多年前土耳其的阿勒坎教授的一篇数学 论文……”
这位土耳其科学家名叫名埃达尔·阿勒坎,1958年出生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。1981年,阿勒坎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本科学位,198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,得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。毕业之后,他回到土耳其的 毕尔肯大学,经刻苦钻研,终于在2008年于IEEE期刊上发表了主要用于 5G通信编码的极化码技术方案。极化码是一种用于信号传输的编码方式, 其构造的核心是通过信道极化处理,在编码侧采用方法使各个子信道呈现 出不同的可靠性。极化码是目前唯一能够被严格证明可以达到香农极限的 方法。值得一提的是,阿勒坎教授的导师,正是信息论创始人香农博士的 学生。
华为的专家在评估了阿勒坎的论文之后,敏锐地意识到这篇论文的价值,因为其中的技术可以用于5G编码。于是,华为与阿勒坎取得了联系, 愿意投入巨资进行基础研究,并把这项技术商业化。仅仅十年时间,华为在这项论文的基础上,孵化出了5G的技术标准,并申请了一批核心专利, 其从论文到实际商用的速度惊人。
但就是这么一位顶级的科学家,多次拒绝了华为的盛情邀请,原因就 是不愿意背井离乡,离开自己的国家土耳其。任正非知道此事,专门给出指示,世界上所有顶级的科学家,在任何地方都是宝贝,不可能用普通方法去招揽。筑巢引凤,对一般人才是适用的,但对顶级人才却是不适用 的。凤凰是高贵的,同时也是高傲的。华为要创造条件,在凤凰出生、成长的地方筑巢,尊重顶级人才的意愿,给他们提供科研条件,让他们为人 类理想做出贡献。
据此,华为在土耳其、米兰、以色列、乌克兰、俄罗斯等地,围绕世界顶级人才,就地成立研究机构,为他们提供翻译和行政人员,提供科研经费。华为的要求就是在同等情况下,能够优先使用这些顶级人才的研究成果。
如今,华为在战略无人区的开拓,在很多创新方面的领先,都离不开这些世界顶级人才做的贡献。
尊重顶级人才,让凤凰在出生地栖息,创造条件让他们为人类做贡献。
在美国政府举全国之力,在全球疯狂打压华为之际,人们惊奇地发现,在美国,为华为辩护的是华为美国公司首席安全官安迪·珀迪,他曾是美国国土安全部的网络安全团队负责人;在英国,为华为辩护的是华为 全球网络安全和隐私官约翰·萨福克,他曾是英国卡梅伦政府的CIO(首席信息官),相当于中国政府的国家信息安全办公室主任。一时间,大家才发现华为居然招揽了这么多优秀的高端人才,而且这些人才都高度认同 华为公司的愿景和理念。
2019年3月,任正非在俄罗斯,与科学家及专家们的对话中表示,华为 “要敢于与美国争夺人才,我们可以待遇比他们高,让他们在祖国也能创业。我们要提高俄罗斯大学教授、科学家来讲座的待遇,吸引他们蜂拥而来。要敞开怀抱,像美国两百年来那样的开放,把一切优秀人才吸引来一起创业,我们也用两百年时间使我们也变成像美国一样强大”。
正是任正非这些独特而又蕴含哲理的人才理念,让他可以从全球范围内发现顶级的人才,并且用最崇高的愿景团结华为所有员工,一同奋斗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
作者胡荣丰:
华为前数字政府兼政企云副总裁,战略规划、数字化转型、研发及营销组织建设专家。北大硕士,在华为工作二十年,历任华为研发、市场、人力、运营等部门主管。曾作为华为高管常驻海外(亚太和欧洲)近十年,有国际化的大型企业管理经验和视野。
身为华为研发和市场业务高管,主持和参与过公司的战略规划、组织设计、干部管理、薪酬管理、“铁三角”及LTC流程变革等。
身为华为数字政府兼政企云副总裁,以专家顾问角色参与过多地省市政府的数字转型和产业规划。
Copyright © 2013-2024 艾维美程管理咨询(北京)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技术支持
网站备案号:京ICP备13046321号-1